童远回到郃阳之后,主要有三件事要迅速落实。
    第一是农事,这个可耽误不得。
    第二是军队思想和纪律,这个有整个秋冬季的时间一点点开展。
    最后是战略、人才以及科技等方面的事情。
    张既行动效率很高,已经通过屯长、队长召集有种麦经验的农夫。
    不过收集上来的种植意见,有点令人失望,
    因为关中常年耕作种植粟,普遍对于种植小麦有所抵触。
    直到西汉汜胜之担任轻车使者,在关中推广麦作,秦地才开始逐步推广小麦种植。
    但是规模一直无法同关东相比。
    这些稍有经验的本地农夫认为,七八月份整地准备,九月份播种料理,到明年五月就能丰收。
    正好可以和粟分开种植,时间倒是刚刚好。
    可是没有足够的种子!
    现在跟随童远的这些农家十分贫苦,麦种,特别是宿麦的种子,很难搞到供目前五万多人,两三个县的需要。
    张既却有一个办法,他认识旁边河东郡和凉州那边不少士族、寒门、豪强的商旅。
    这几个地方宿麦的种植虽然不像关东那样普及,但两个县的种子肯定买得到。
    只是需要董白或者童远这里出资。
    如果问题只是在钱,那还怕啥,董家这等家资,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采买宿麦种子的事情就交给张既执行。
    接下来,童远赶紧整顿军队组织和纪律。
    他来自后世,自然了解这方面的重要性,特别是打仗知道为什么打,当兵对于个人、家庭、集体和国家有什么帮助和意义等,都对军队的意志强度、内部关系和执行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童远身边还没有足够的政工人员编入军队,只能从军队中发掘为主。
    好在反攻长安之前,他就已经物色好了几十人,童远把他们从新军、军屯之中召集起来开个会。
    按名字和从属关系,最后找到还存活的十八个人。
    这些军吏、兵卒都是边民出身,对于大汉日衰感悟颇深。
    在土地集中、官吏盘剥以及各族互杀的情况下,边境非常依赖豪强、居民结寨自保。
    他们有人被乱军攻破城寨,抓为奴隶,后为董卓军所救。
    有人家人都被强征入伍,作为炮灰填沟挡箭。
    又有人……
    他们深刻理解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论男女老少,你不团结,你不组织起来,那就是傻,在乱世那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这一点非常契合童远的想法,他非常了解一支球队需要极高的凝聚力和默契度度才能发挥力量。
    他希望自己的军队不仅仅依靠勇将冲锋在前,更期待上下一心、团结一致。
    他坚信如此方可让军队保持战斗力,方好应对百年后的变局。
    环视这十八人以后,开口说道:“你们都是吾军中骨干,今日召集乃是欲集思广益,让大家想一想如何让更多士卒了解团结一心和平定边患的重要性?”
    这十八人听了之后都没有做声,他们若是讲述自己故事十分在行,可要是想主意办法,那就有些难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