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公馆草坪的长椅上,梅老爷陪着太太漪玉聊天。
    雨后的小草儿油亮亮的,发出沁人心脾的微香。
    阳光斜斜地照过来,恰似一圈圈的光晕。
    梅夫人保养得很好,四十出头的她,脸上没有皱纹。
    身材依然挺拔柔美,湛蓝色的棉布裙袄裹在她身上,愈发玲珑有致。
    她面如满月,眼睛大而晶亮。
    头发乌黑,并不像太太们一样,在脑后挽一个好看的发髻,而是剪了一个类似学生头的齐耳短发。
    梅夫人只要和自己先生在一起,总会有一种错觉:依稀还是当时年纪,燕京大学校园里,最美好时光,遇见了最好的人。
    梅铭淞,那时候燕京大学的国文教授。
    她和他相遇、相识,共同的信念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梅铭淞,不到50岁,穿着朴素的棉质长褂,儒雅有学问。
    大学里教书的,怎么有这诺大的宅子?还能娶上王府的格格?
    梅家祖上有荫功,有良好的家风,以诗书传家。
    梅家人丁兴旺。
    前辈多才俊,勤奋好学乐读书。
    从明朝开始,梅家的子孙,中秀才、进士,甚至状元及第。
    不少先辈,先后做了很多年的京官。
    明末,梅家祖上外放到浙江府的漕运。
    漕运司,可是个挣钱的衙门,挣钱多了买田置地,多少锱铢小富一方。
    风雨的岁月,金陵城的占有者,换了一拨又一拨。
    金陵城内外,多少百姓,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
    血雨飘远了,留下来的,都是这些个有型的物件。
    梅公馆,算是一宗大物件。
    西风渐化,很多周边的宅子都粉刷成欧式庭院。
    “梅府”
    也不能太顽固而抱残守缺,随即也做了小改动,门楣改成了“梅公馆”
    。
    梅公馆的古董、书籍、文物,数不过来。
    有一件算一件,价值不菲,甚至是天价。
    在乡下,梅家有田,有古旧的老宅。
    老宅里有老管家,还有负责看家护院的长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