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鞭再响!
    一切礼乐、声响,皆归于沉寂。
    群臣皆持芴肃立于班次之中,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只听着,端坐在帷幕后的皇太后说道:“今日吉日,群臣毕至,国家有嗣,社稷有后矣!”
    群臣于是在王珪、蔡确、韩缜率领下,持芴而拜:“皇帝陛下幸甚!”
    “皇太后殿下幸甚!”
    “皇后殿下幸甚!”
    如此,三拜而礼,起,宰相王珪、蔡确,持芴升殿,到了御前,开始跳舞。
    手舞足蹈,足蹈手舞。
    这同样是唐代传下来的规矩。
    凡典礼、圣节、大朝会,百官御前舞蹈以贺。
    所以,舞蹈道贺,在唐宋时代是和臣服、恭顺挂钩的。
    当今天子生平之志,就是擒北虏、西贼之酋首,于殿前舞蹈。
    两位宰相,舞蹈礼毕。
    帷幕内的高太后,才接着道:“两位宰相,请依治平故事,暂充皇子延安郡王立储礼仪使,宣读官家立储制词!”
    “唯!”
    王珪和蔡确,立刻恭身匍匐,再拜而起。
    在高太后的授意下,入内内侍省都知张茂则,充任为今日圣旨传递阁门使者。
    他托着写在白麻纸上的制书,亦步亦趋,来到两位宰相身前。
    然后跪地匍匐,将天子制书,恭呈在上。
    王珪和蔡确,对着张茂则手中的制书,再拜稽首:“臣珪(确),恭请天子制书!”
    这才敢伸手,小心翼翼的一起从张茂则手里接过那张被折叠在一起的白麻纸。
    两位宰相面朝帷幕,稽首再拜。
    然后才转过身去。
    蔡确向后主动退了一步,让王珪站到了前面。
    他的手,托着那写满了立储制词的白麻纸的末端。
    王珪深吸一口气,低下头去,看着制书上那一个个斗大的文字,用着抑扬顿挫的声音,开始宣读。
    “门下:……”
    “建储非以私亲,盖万世之明统也!
    主器莫若长子,兹本百王之谋……”
    “皇子、彰武军节度使、延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延州诸军事、延州刺史、上柱国、延安郡王、食邑六千四百户、食实封两千一百户某……”
    “温文日就,睿知夙成!”
    “方回驰道之车,能止班轮之鹜……”
    “辨正南阳之牍,允符东海之休……”
    “自疏锡于王封,益光华于德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