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开封府的那些离奇的操作和让人震惊的判词,还有那个叫李雍的富商,能在汴京一直死磕,就有了解释了。
    特别是韩绛、吕公著,这种在宫里面,有着无数消息来源的老臣。
    第一:胡及怎么会这么蠢?
    打来打去,知州、通判,换了一个又一个。
    赵煦脾气再好,再宽宏大度,也绝容不得这样的人。
    地方上的胥吏和官员们,最喜欢的就是争产的案子了。
    他们在PUA李雍。
    穷措大的眼睛,素来只有钱眼大。
    赵煦在现代,跟着自己的老师,做过类似课题。
    搞不好,那个李雍在开封府打官司的时候,可能还得到过很多‘有良心’的官吏的帮助、指点和同情。
    赵煦还没有搞清楚两个问题。
    就是……
    自然,他被盯上很合理。
    明天是不是就敢以朕为棋子,算计朕了?
    目无君父!
    最终什么也剩不下。
    那这几乎就是一个标准的大宋官府利用司法,压榨、盘剥富商的标准流程。
    他们是故意在拉长官司,故意在拖着这个案子。
    再迟上半个时辰左右,其他在都堂的执政们,也都拿到了各自渠道的消息来源。
    在大宋,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要看文官们天天骂内臣,动辄就重拳出击,拿几个倒霉的内臣开刀,以宣示自己的地位。
    可实际上,只要屁股坐到了待制甚至宰执的位置上。
    大家就都会有那么一两个交好的内臣。
    特别是现在这种少主在朝,两宫听政的特殊局面下。
    内廷和外廷的往来,正在日渐亲密。
    宫里面如今也不会干涉内廷和外廷之间的这种往来。
    因为这是在取信于外廷。
    表明宫中没有隐私!
    不然,外廷的宰执,就会疑神疑鬼了。
    这也是现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格局所导致的。
    帝党势大!
    偏生,官家年少,不能御殿听政,大权落在两宫手里。
    这个时候,倘若外廷的宰执们,连宫里面的事情都不能及时掌握的话。
    难保有人疑神疑鬼,进而脑补出什么东西来。
    那就不好了。
    所以,现在对大宋的文臣们来说,是最幸福的时光。
    一方面,天子年少,两宫听政,而两宫对庶务并不熟悉。
    大量过去属于天子的权柄,现在落到了宰执手里,东西两府权柄大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