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无需兴师动众。
    也颇为便捷妥当。
    皇上以为然否?
    徐文瀚摆出的理由非常现实,调将不调兵的解决办法也确实最为省事省力。
    你既然对耿超那么不放心,能想到用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换了他,为什么不让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干脆把都尉、校尉一股脑儿都换?
    众人暗暗叫绝,却都不敢轻易插话。
    皇帝恍然一笑,抚掌赞道:
    “联先前想得岔了。
    此议甚佳,联听你的!
    马成,笔墨伺候。
    雨农,今日便借助你首辅宰相的笔杆,这就当场拟旨。
    哦,文瀚,你接着说。”
    徐文瀚侃侃言道:“同样道理,宫中禁卫也面临同等情形。
    内廷禁卫府原有三千大内侍卫。
    按批次轮值。
    日夜长守大内者,不过两千之数。
    现下仅新晋先锋将军严方部下被皇上收做亲卫的就有两千兵士,加上骁骑将军王文广部下一万精锐,担负大内禁卫之责的兵士。
    已多达一万二千之众。
    皇宫内外四处人满为患,且诸多禁军兵士熟谙宫中规矩者甚少,绝非长久之计。”
    “微臣建议,内廷禁卫府必须即刻重组,人数仍以三千为限,可暂分为内卫与外卫。
    由严方点选一千兵士担当内卫,负责皇上、梅妃娘娘、越王殿下与东宫太子府禁卫。
    由王文广点选一千兵士担当外卫,负责皇宫其余各处禁卫。
    内卫与外卫各司其职,互不统属,严方与王文广只直接听命于皇上。
    剩余一万兵马立刻撤离皇宫,仍回禁军大营驻
    “至于原有”
    一六大内侍卫。
    在三日之内甄选出一千精干人手,各分秒口…一内卫与外卫,以资熟手。
    其余两千内廷侍卫,分散调至各地军中另行任用。
    耿超对大夏军制与宫中禁卫两相熟捻,此事可交由他去办,命原内廷禁卫府两个副将协助即可。
    只是有一节请皇上务必留意:原内廷禁卫将军赵天养已然伏诛,皇上回宫之时已答应既往不咎,便万万不可失信。
    开门迎驾者重赏,其他内廷侍卫也需下旨表彰。
    以免授人口实,动摇军心。
    此其二。”
    皇帝凝神静听,唯恐漏掉一字,不时连连点头。
    欣然道:“文瀚此议亦是思虑十分周全!
    雨农,照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