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德心中最放心不下的也就是他了。
    眼下他唯一未竟之业就是王守仁的新建伯爵位了,王守仁因军功被封为新建伯。
    王守仁逝世后,爵位被剥夺。
    王正亿无法承袭新建伯的爵位,这是欧阳德心中最放心不下的事情。
    本来正德十六年,因为王守仁讨平宁王朱宸濠之乱,封王守仁新建伯,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兼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岁支禄米一千石,给三代诰券,子孙世袭。
    但是等到武宗驾崩,杨廷和却推翻了武宗的诏命,杨廷和重新录功: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世袭,岁禄一千石。
    然不予铁券,岁禄亦不给。
    没有丹书铁券,这个世袭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杨廷和为什么要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他和王琼不和。
    大学士杨廷和与兵部尚书王琼不和。
    王琼是谁?王琼是王守仁的伯乐,二人关系匪浅。
    当初“宁王之乱”
    时,王琼就说王守仁在江西,平叛是朝夕之间的事情,后来果然言中。
    因为王琼及“心学”
    的原因,杨廷和非常讨厌王守仁,处处打压于他,再加上群臣的嫉妒。
    导致这个新建伯爵位,就是一个有名无实的伯爵,无铁券,无岁禄,真正实封的就是一个南京兵部尚书的职务。
    但是南京六部就是养老的地方,虽然南京兵部略好于其它五部,但也仅此而已。
    等到王守仁去世,这个新建伯是否世袭,果然成为大问题。
    当时正值大礼议后的仪礼派当政的时候,阁臣桂萼伙同群臣,以王守仁私自离任。
    且王守仁视“心学”
    为邪门歪道,对王守仁进行弹劾。
    桂萼上疏道:守仁事不师古,言不称师。
    欲立异以为名,则非朱熹格物致知之论;知众论之不与,则着朱熹晚年定论之书。
    号召门徒,互相唱和。
    才美者乐其任意,或流于清谈;庸鄙者借其虚声,遂敢于放肆。
    传习转讹,悖谬日甚。
    诋毁先圣朱熹,否定儒家学派,这在当时可是一个大罪过,王守仁的“心学”
    被视为异端邪说。
    这也是王守仁在江西平叛后屡遭打压的原因,正德时有杨廷和,嘉靖时又有桂萼,都是当朝权臣。
    嘉靖此时为了安抚仪礼派,当然同意桂萼的说法,嘉靖下达诏书:卿等议是,守仁放言自肆,诋毁先儒,所封伯爵本当追夺,但系先朝信令,姑与终身,其殁后,恤典俱不准给。
    可怜阳明公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却落得这般下场,令欧阳德等人扼腕叹息,也是王门弟子们这么多年一直追求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