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为工作上的时候,没能回家过年,只能给她打了个电话。
    她说没事,让我忙就行,还嘱咐我一定要注意身体。
    我以为她没什么事……”
    “可是,真的没事么?我哥哥前两天打电话告诉我,娘的这个春节过得闷闷不乐,经常一个人愣愣地,那天叫我哥,还错叫成了我的名字。
    她不是糊涂,只是太想我……娘啊,娘啊,白发亲娘,儿子的心中愧疚难受,在春节也不能回家陪陪您。
    你可是又在梦中把我挂念,你可是又在灯下为我牵肠,你的那一双老花眼,是否又把别人错看成我的模样?”
    “每一句‘回去吧,我的娘,回去吧,我的娘’,在我听起来却是‘回来吧,我的儿,回来吧,我的儿’。
    过些天,我说什么也要请假回家去看看娘,好好陪她几天。
    就像是春晚那首歌里唱得,哪怕是刷刷筷子洗洗碗,娘也一定是很开心很幸福的。
    那时的我,也一定是很开心很幸福的。”
    一首首歌在各个城市传播着感动。
    一首首的歌词,登上了各大报纸杂志,被人默默背诵着。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盼儿时一代闷烟满天数星斗。
    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
    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咱的妈。
    古圣先贤孝为宗,万善之门孝为基。
    礼敬尊亲如活佛,成就生命大意义。
    父母恩德重如山,知恩报恩不忘本。
    做人饮水要思源。
    才不愧对父母恩。
    父身病,是为子劳成疾。
    母心忧,是忧儿未成器。
    这一首首歌对父母的深情呼唤,令人不由得想起来年前的那首《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是子女对母亲的依恋,现在则是子女对父母的感恩。
    《当代歌坛》第一个从感动中去寻找制造感动的人。
    在一个著名音乐评论人的专栏中,他如此写道:
    “我应该如何去评论叶峥呢?我应该去如何赞美叶峥呢?面对他以前的一首首经典好歌,我可以不吝啬我所有的华丽语言。
    但这些歌令我不知如何去赞美。
    怎样的一颗赤诚之心,才能在不满二十的年纪做出如此沧桑感人的歌曲?这一刻,我看到的不是一个音乐鬼才,而是他伟大的音乐品格和干净的灵魂。”
    “在这个大量无意义的流行歌曲肆虐、很多人都沉浸在情情爱爱的年代,我们这些做音乐的人有责任去传达一些正能量的精神和更崇高的思想观念。
    但是,现在站出来去代替我们这些音乐人前辈去弘扬孝道的人却是一个少年人,这也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