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本朝儒学的困境 (2/2)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那就是惊恐而且竭力地想要新汉停下对外征战的脚步,缩回到前宋时期的疆域,这样他们的理论就可以完美适配了!
只是很可惜,他们忽略了所谓的历史大势,王伦很巧妙地将对外战争的红利瓜分引导向广阔的民间,通过均田、改革赋税、改革教育、改革科举,使得民间受益。
于是旧派儒生就没有了思想掌控的市场,他们只能发出哀嚎:本朝求利而忘义,三纲失常,以致人心不古,此禽兽蛮夷之举也!
但是没人理会他们不甘的哀嚎,王伦强制推行科举改革,推广学堂教育,打通了官与吏之间的上升下降通道,许多读书人发现,进入仕途的方式比前宋要简单多了!
不用再苦费许多年的精力专注于儒家经典,吏员考试更看重的是考生的综合素质而非经学特长,他们再也不用苦读多年才能辛辛苦苦挤进科举的那座独木桥。
即便只是从一个小吏做起,朝廷同样允许小吏群体继续参加考试,上升的机会有的是,难道还要再回到从前,浪费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只为竞争一个微乎其微的机会么?
所以现如今儒学陷入了一个困境,关学、洛学不昌,影响力有限,但新的适配性的儒学又没有出现,所有的学说和思想,都在拼命向实用靠拢。
就好比道教,王伦允许在草原传播的几个道教流派,已经在传教过程中不断自我改进,与南方的道教流派差异愈发明显了。
甚至萧抱珍的“太乙派”,由于教主本人发明的白酒浓缩技术被朝廷收购,太乙派的道士和信徒们就格外看重技术,他们已经开始尝试总结历朝历代的道士炼丹技术,并尝试将许多技术向军用或者民用化的方向发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比如朝廷军器监火药局,就吸纳了数名萧抱珍的徒弟,着手对火药的改良,并在火药的颗粒化技术方面有所突破。
也因此,太乙派在漠南传播势头相当凶猛,许多部落牧民都愿意信仰,原因也很简单,信了太乙派,就相当于学到了一门手艺,就可以改变家庭生活状况,谁不想变得富裕且安稳地生活下去呢?
太乙派的发展其实也脱离了萧抱珍本人的初衷,他本人是想要效仿龙虎山张家,将太乙派视为萧家的家族产业的,但如今太乙派倒有几分重视技术重视工匠的模样,对宗教教义的思辨反而不那么重视了。
萧抱珍也不得不主动适应这样的新变化,他甚至发现了一种酒水的防腐保鲜办法,同样地,这种技术被他主动献给了朝廷。
王伦亲自看过萧抱珍送来的方子,其中以柳树皮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各种草药,以及一系列复杂的蒸馏、纯化工艺,就可以熬制出一种略有些浑浊的汤,稀释后加入果酒之中,可以保存一年以上。
萧抱珍搞出来的玩意儿,其实就是水杨酸,于是同之前一样,王伦先试着在河南行省的一个果酒作坊使用,然后打算按照之前的方式,让萧抱珍以技术入股。
《民报》也开始大肆宣传,借以鼓励民间百姓开动智慧,王伦也再次释放了朝廷的一个态度:只要有利于民的技术,朝廷都愿意大力推广!
喜欢夺宋:水浒也称王()夺宋:水浒也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