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朱元璋看着天幕,一脸不悦。
    “艹!
    刘邦这老东西真是不要脸啊!
    竟然还有这么多人赞誉他!
    哼!”
    大明宫殿之内,朱元璋的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下水来,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天幕之上,那里正闪烁着对刘邦的种种赞誉,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酸涩与不甘。
    “哼!
    刘邦那老小子,不过是个乡间亭长出身,竟也能赢得如此多的赞誉!”
    朱元璋愤愤不平地低语,声音虽轻,却足以让近旁的几位重臣听得真切。
    丞相李善长见状,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劝慰道:“陛下息怒,刘邦虽有建树,但与我大明太祖皇帝相比,实乃萤火之光难与日月争辉。
    陛下白手起家,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大明,其功绩之伟大,岂是刘邦所能比拟?”
    “是啊,陛下!”
    武将徐达也站出来,声音洪亮地附和道,“刘邦虽有汉家天下,但我大明铁骑所至,四海臣服,威震天下,此乃陛下神武之功也!”
    文臣刘伯温则是一脸肃穆,缓缓说道:“陛下,历史自有公论。
    刘邦虽得一时之誉,然我大明太祖皇帝之英明神武,深谋远虑,必将流传千古,为后世所敬仰。”
    随着李善长、徐达、刘伯温等人的表态,殿内文武百官纷纷响应,纷纷拍起了朱元璋的马屁。
    “陛下乃千古一帝,功高盖世,刘邦何足挂齿!”
    “大明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必将繁荣昌盛,万世不衰!”
    “陛下之德,如光风霁月,照耀万古,刘邦之流,岂能相提并论!”
    ……
    朱元璋听着百官们的吹捧,心中的不悦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与满足。
    他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沉声道:“诸卿之言,朕心甚慰。
    然,朕知自己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仍需努力。
    大明之未来,还需诸卿与朕一同携手,共创辉煌!”
    “臣等愿誓死追随陛下,为大明之繁荣昌盛,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百官齐声高呼,声震殿宇,展现出了对朱元璋的无限忠诚与敬仰。
    在这一刻,大明宫殿内充满了团结与奋进的气息,仿佛连天幕上的刘邦都显得黯淡无光。
    而朱元璋,这位从草莽中走出的帝王,正带领着他的文武百官,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迈进。
    就在此时。
    天幕上传来了巨响。
    【叮!
    下面盘点刘邦不为人知的黑料!
    】
    看着天幕,朱元璋坏笑着来了兴致。
    【古代排行伯仲叔季,在家排行老四的刘邦被取名刘季,没有什么文化含量。
    后来刘邦芒砀山起义后,杀县令,降雍齿,成了沛公后萧何以“天子万年,安家定邦”
    之意,为刘季改名为刘邦。
    而这个打败项羽,建立大汉四百余年基业的汉高祖,一生却有不少的黑历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