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追远能感受到,这些问题都是谭文彬实在难以理解的,他自己肯定做过一轮轮的筛选攻克。
    缓慢的成长,不失为一种幸福。
    而一夜的成熟,往往不会令人羡慕。
    以前,谭文彬喊着也要考“海河大学”
    ,更多的还是倾向于许愿,现在的他,则是真真实实地在一步一步去实现,他变得很专注。
    家属院一位退休的哲学教授曾对李追远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这世上分为两种聪明人,一种是像李追远这种脑子聪明的人,还有一种则是认知清醒的聪明人。
    前者,就是脑子实在是太好使,学什么都快,外人再羡慕,也模仿不来,这就是天生的,基因里自带的。
    可后者却也不比前者差,就是在人生成长的某个年龄段里,知晓下一个阶段该做什么,且能够制定规划努力落实。
    社会与人生的竞争压力大,可绝大部分人都是带着茫然与无措,被推着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去参与角逐,但如果能提前个两三年,就开始规划与备战呢?
    那个时候,你身边的竞争者,其实寥寥。
    薛亮亮就是后者里的天才,因为他的目光不仅能看到两三年后,甚至是二三十年后。
    连李追远,也会经常不自觉地将亮亮哥的话当作一种未来的预判,这不是跳大神,也不是预言,而是人家是真的有本事看见主要矛盾且摸索到客观规律。
    虽然有电话了,但打电话毕竟不那么方便,而且确实也没什么好直接聊的,因此二人间还是习惯用书信交流。
    上次,李追远就在信里提到了出习题集的事,顺便还把谭文彬的思路告诉了薛亮亮。
    薛亮亮的回信中,说谭文彬是个商业天才,他笃定,未来这个行业绝对是一大片蓝海,有着广阔的商业前景,因为国人对教育的重视是一种文化本能,绝大部分家庭再省吃俭用,也不会吝于在教育上投资。
    薛亮亮还说,如果谭文彬以后想继续干这个事,他可以投资一笔钱,并且建议不要只局限于个人品牌影响,最好借助南通教育考试的标签,去和那一座座中学名校谈合作,然后以整个城市当作大品牌名去打造。
    李追远把薛亮亮的话告诉了谭文彬,谭文彬听完后惊愕了好一会儿,然后一拍大腿
    “艹,这是个牛人啊!”
    但当李追远问谭文彬愿不愿意去做这个事业时,谭文彬摇摇头,他不愿意。
    他想考大学,他想继续学东西。
    既然已经上了这条船,那他就想去远航,真真切切看一看远处的风景,然后,去那个目的地。
    为此,他还兴致勃勃地补了一句“我爸妈都是公家单位的,不用我担心养老。”
    也对,见过生死大恐怖,却依旧能保持乐观积极姿态的人,的确是很难再去一心闷头搞钱了。
    午饭,李追远没有和谭文彬一起去吃,他坐上了停在校园里的一辆大巴车,车上准备好了各种吃食和饮料。
    依旧是吴校长带队,闫老师作为助手,大巴车出,驶向金陵,迎战省奥数竞赛。
    车上的另外六个同学,一路上吃喝个不停,很开心。
    李追远就随意吃了点垫垫肚子,然后靠着车窗,看着窗外的风景。
    吴新涵注意到了,特意坐过来询问是否是准备的不符合他口味。
    李追远摇摇头,很直白地说是因为自己以前生活条件就不错。
    这个回答让吴校长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笑容,外人乍听还以为是炫耀得瑟,但熟悉的人能听出坦诚。
    能做上校长的,为人处事方面都不会差的,区别在于看是谁能值得让他用了。
    因此,他倒是挺喜欢这个简单直白的男孩,和他在一起,不用装,也不累。
    吴新涵帮李追远放下车后座,让其可以躺下休息。
    学校租大巴车送考,也是考虑到这一点,要尽可能地让考生减缓旅途疲乏。
    到了金陵,下榻酒店。
    其他人都是标间,李追远是单人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