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李涯的人都清楚,这是个奇奸似鬼的战略特工,一肚子的花花肠子,只是他为什么会潜伏在一所小学去当一名老师?一个小学老师能打探出什么情报来?其实这正是李涯的高明之处,延安二保小也远没有旁人以为的那么简单。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开始,我军抗战将领奔赴抗战第一线,为了他们留在后方的子女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上级特意设立了子弟小学。
    一九三八年,又将延安子弟小学与延安完小合并,属名延安鲁迅小学,当年九月鲁小与边区中学合并。
    一九三九年二月搬迁至安塞白家坪单独建校,改名“陕甘宁辖区战时儿童保育院小学部”
    ,简称“延安保小”
    。
    一九四五年又成立了保育院第二小学,这就是二保小的由来。
    因为延安二保小的位置与当时重要的党正机关非常近,所以经常有领导人前往二保小看望孩子们。
    再就是二保小很多学生的父亲都是指挥作战的优秀将领。
    所以说李涯非常的鸡贼,他选择的切入点实在是太巧妙了。
    在二保小当老师,首先是能够有机会接触到各色机关领导,对附近警卫部队的调动,部分专属警卫的动向的分析,能够推断出领导人的动向。
    其次,从孩子们平时的聊天、闲谈中一样能够得到重要的情报。
    孩子们的父亲例如回到延安调动、学习、探亲等,孩子请假、或者是家长探视孩子,甚至是孩子上学的时候兜里多了一块苏州的桂花糕,都能够推断出各部队作战主管的调动、调配等等。
    甚至,从探亲的频率、时间长短、受训规格,都能够推断出我军的重大动向。
    很多人觉得,重大的军事情报才叫情报,其实是对情报的定义有所偏差。
    所谓情报,囊括了对方的一切军事、民事活动。
    对当地的农业、兵工、财税、训练、行政、公开的公告等,这些情报的意义比军事情报更重要。
    其次,情报不是听到、看到的才叫情报,听到的看到的只是“原料”
    ,情报是对这些“原料”
    综合分析之后的结果。
    一名出色的战略特工要对零碎、表面的、公开的消息进行提炼,运用逻辑、统计等方法,分析出背后的重大意义,形成有价值的判断,提供给己方。
    还在上学的小孩子,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单纯的存在,他们哪里懂得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所以在面对李涯这种经验丰富的战略特工时,李涯只是利用简单的话术,就能轻而易举的从他们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情报“原料”
    ,在经过自己的整合后,就能第一时间利用特殊渠道发往重庆。
    所以叶晨完全能够理解“峡公”
    的情绪变化,让自己经历这种事情,恐怕表情也比他好不到哪儿去。
    不过“峡公”
    到底还是久经考验的老地情,职业习惯的使然,让他第一时间考虑的,是如何合理的利用信息差,为我军在战场上找到一丝便宜。
    叶晨轻呷了一口面前的茶水,然后对着“峡公”
    说道:
    “戴春风那条老狗,对于这个“佛龛”
    期待甚重,对其的评价是“价值连城”
    ,因此给他的指示是“只蛰伏,不启用,待战时,见奇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