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顶的积雪不知何时融化,混着血泪般的溪水,顺着山岩流淌,在山脚下汇成小小的水洼,倒映着破碎的星空。
    二、募资重垒
    晨露沾湿碑额时,"
    重建石人峰"
    的石碑已在废墟前矗立了整十年。
    字迹被风雨侵蚀得有些模糊,却因日日有人用山核桃油擦拭,始终泛着温润的光泽。
    这日晌午,背竹篓的少女拨开齐腰的野艾,药草的清香随着她的步伐在空气中扩散。
    她十四五岁模样,靛青粗布衫洗得发白,鬓角别着朵淡紫色的桔梗花,眉间英气勃勃,像极了十年前那个在战火中失去家园的男孩——如今他应该已成为村寨里的壮汉,而眼前的少女,或许是他的女儿。
    "
    石人公,您看这是什么?"
    少女跪在碑前,从竹篓里掏出用油纸包着的银元,铜板的叮当声惊飞了碑顶的麻雀。
    "
    阿爹说,当年是您用灵力护民。
    现在咱们攒够了钱,请了信州最好的石匠,要把您重新砌起来!
    "
    我残缺的石腕轻轻抬起,指尖掠过她手背上的老茧——那是常年采药磨出的硬茧,比同龄女孩的手粗糙许多。
    当石指触碰到银元时,金属表面泛起微光,仿佛唤醒了沉睡的记忆。
    十年间,百姓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人捐出陪嫁的银镯,有人送来进山打猎的兽皮,就连山脚下的猎户,都将晒干的山椒用红绳串好,系在废墟的藤蔓上,作为给我的祭品。
    少女突然抬头,望向我断裂的脖颈处。
    那里已长出层叠的青苔,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像极了石人公当年飘逸的长须。
    "
    家祖说,您本是灵山的精魄所化,三千年前为护百姓免受山洪,才聚石为身。
    "
    她的声音轻得像溪水漫过鹅卵石,"
    所以就算没有头,您也还在这里,对吗?"
    话音未落,山风忽然卷起碑前的纸钱,雪白的纸片在废墟上空盘旋,渐渐聚成石人的轮廓。
    百姓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对着光影合十跪拜。
    少女眼中泛起泪光,将银元郑重地放在供桌上,铜板与银元相撞,发出清越的响声,惊起几只在断壁上栖息的蝴蝶,它们振翅飞向蓝天,翅膀上的金粉在阳光下闪烁,如同散落的希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个月后,石匠们进山了。
    他们背着凿子与墨斗,沿着陡峭的山径攀登,腰间的铜铃与山风应和。
    领头的老石匠姓周,双鬓斑白却腰板挺直,看见废墟的第一眼便老泪纵横:"
    我爷爷当年参与过石人峰的修缮,临终前说石人公的眼睛要望向东南方,那样才能看见每一条进山的路。
    "
    当第一块基石被安放时,整个灵山似乎都在震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