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豫州地界,东方已泛鱼肚白。
    嵩山的十二峰如巨人列阵,岩崖上的苍松倒挂如虬龙,山腰间的石阶蜿蜒至云雾深处。
    当白鹤落在太室山巅,胡超发现此处的岩石竟泛着淡淡的金色纹路,像是被岁月镀上了一层光晕。
    金简在他掌心发烫,铭文突然发出强光,将周围的晨雾染成琥珀色,隐约可见“嵩高峻极”
    的摩崖石刻在光华中浮现。
    三、祭封坛惊变
    祭封坛位于太室山绝顶,一圈青石围栏已被岁月磨得发亮,石缝中生长的野菊顶着露珠,在晨风中轻轻颔首。
    胡超将金简置于坛心,阳光恰好穿过云层,在金简表面聚成一点金光,忽然“嗡”
    的一声轻鸣,篆文如活物般脱离简身,在石坛上投射出三十六道光影,每一道都化作古老的符文,首尾相连,竟在地面勾勒出嵩山的地形脉络。
    “灵山胡超,奉天后之命,投放除罪金简!”
    胡超的声音混着山风,在山谷间回荡。
    金简突然腾空而起,七色光柱直冲九霄,云层被染成五彩,“奉天承运”
    四个大字如巨笔挥就,悬于苍穹之下。
    就在此时,右侧岩洞深处传来石破天惊的怒喝:“何方小辈,敢动中岳灵枢!”
    惊飞的蝙蝠撞碎了晨雾,胡超只见岩洞深处走出一位银须及地的老者,道袍上绣着星斗纹路,足边丹炉正喷出七彩烟雾,烟雾落地即成灵芝状,在石坛上徐徐绽放。
    老者目光如电,落在金简上时却忽然柔和:“原来是武后金简……三百年了,终于等到归位之日。”
    “前辈可是嵩山守简人?”
    胡超拱手,注意到丹炉中蒸腾的药香里混着嵩山特有的石楠花香,烟雾在老者周身凝成十二座山峰的虚影,正是嵩山十二峰的微缩。
    老者长叹:“吾乃北魏时羽化的方士,奉命镇守此坛。
    世人只道金简是帝王祈福之物,却不知它是天地灵脉的‘调音器’——灵山属‘青灵之脉’,嵩山属‘黄中之道’,两脉相和,方能保人间风调雨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四、灵脉共鸣
    老者话音未落,金简突然发出清越鸣响,如编钟齐奏。
    胡超只见丹炉中的烟雾骤然化作江河湖海之形,与金简的光影相互缠绕,嵩山的岩石开始震颤,竟有细碎的金光从岩缝中渗出,如同山魂在苏醒。
    远处山脚下,隐约传来百姓的祈福声——原来晨雾中,已有香客沿着石阶攀爬,他们捧着麦穗与鲜果,在山道上排成蜿蜒的长队。
    “看那。”
    老者抬手,烟雾凝成的水镜中映出灵山景象:拥笔峰的岩洞此刻正泛着微光,药庐前的老银杏突然落叶纷飞,却在半空凝成“福”
    字。
    胡超心中一震,忽然明白灵山与嵩山的关联,在于“医”
    与“礼”
    的呼应——灵山以草木济世,嵩山以礼法安邦,金简则是连接两者的纽带。
    当金简缓缓落在祭封坛的凹槽中,整个嵩山突然亮起金色光网,从绝顶蔓延至山脚,每一棵松树、每一块岩石都被镀上金边。
    老者的银须在光华中变得透明,他笑道:“当年武后投简,实为顺应天地灵脉的异动。
    如今你送简归位,两脉相合,江淮之地的水患、中原的旱情,自会消解。”
    说罢,他化作一道青烟,融入丹炉之中,唯有炉中丹药“当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