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朱允炆倾心的是徐妙锦,而非马家女儿。
    作为嫡长孙,这样的安排未免太过偏颇。
    朱允炆的地位竟连为朱政提鞋都不配,这般差别对待,实属令人难以接受。
    朱允炆虽为长子,却常被视作非嫡出,连朱标也隐隐感到不平。
    他本想向朱元璋解释,但对方已显不耐,催促他离开。
    朱标无奈归家,忧虑如何向吕氏及朱允炆交代。
    两兄弟早有嫌隙,如今似又添新矛盾。
    待朱标走后,朱元璋未歇息,召刘和入内。
    他对刘和说道:“朱棣坚持亲征倭国,战场凶险,我实在放心不下。
    你把暗卫中的精锐安排到他身边,藏于亲军中,务必万无一失。
    若有闪失,他们无需再来见我。”
    刘和听后迟疑,担心此举影响朱元璋自身安全,却被断然否决。
    这天下,谁能奈何得了我们?
    无需多言,就这么决定了。”
    说完,老朱从袖中取出一块青色玉印,抛向刘和。
    “拿着吧,遵旨行事。”
    刘和恭敬接印,答了一声,随后悄然退出。
    次日寅时末,满朝文武官员齐聚奉天殿外广场。
    静候早朝开始。
    众人虽默不作声,却眼神交流频繁。
    今日早朝不同寻常,陛下下令在京九品以上的官员全部参加,连致仕的老臣如李善长也到场,受伤在家的蓝玉也在其中。
    气氛庄重,不知有何大事宣布。
    忽闻三声净鞭响,奉天殿大门打开。
    文武官员回过神来,迅速入殿,整齐站好,跪拜迎接。
    不多时,朱元璋父子步入大殿,内侍高呼:“陛下到,太子殿下到,群臣接驾!”
    文武百官齐声叩首。
    “吾皇万!”
    “吾皇万!”
    老朱端坐龙椅,威严地俯视群臣。
    “免礼,都起来吧!”
    众人起身,低头垂目,屏息静气地等待。
    即便不敢妄言,却无不专注倾听。
    显然,今日早朝,老朱欲言之事,众人心中满是好奇。
    李善长也不例外,虽无官职在身,但他地位尊崇,位列文臣之首。
    他略带疑惑地望着老朱,揣测今日召见之意。
    毕竟,他已多年不过问政事,却近来屡次被老朱提起:先有练兵,后又命其参与早朝。
    只是,先前练兵之举并不愉快,致使幼子李鸾仍被囚于诏狱。
    今日早朝,是否也暗示着某种征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