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烈女祠二 (第4页)
又想:算了,反正......反正都选择了将文作面世了,不差这一遭。
想完笑道:“罢罢罢,叔叔切莫再混说了。
还不如说做‘润笔费’了事。
侄女说不过,也做一回‘铜臭人’罢了。”
黛玉最后还是接过来了这十两的纹银。
把它放在荷包里的时候,还是有一点脸上发烧。
想:哦,这是我的润笔费。
我自己赚的。
虽然她赶紧呸自己:什么“赚不赚”
,没的俗气了。
但还是不自觉地弯了弯多情的眼睛,露出了一个微笑。
不为钱财,但为......但为什么,黛玉也不知道。
她只是想微笑而已。
林若山则看着黛玉,也露出一点笑意:这孩子,离那些没法自己活下去的菟丝花,也渐渐走远了。
他们一路往浙南走,都是尽量走水路,住宿城镇。
先时,因江浙繁华,还有许多的城镇。
虽然不比苏杭之地,依旧繁华。
因此虽然见识了不少拐子、乞丐、游女、普通镇民的艰难困苦,甚至到了许多时候,林若山不得不雇佣可信的护卫婆子来保护两人安全,可是大体也还没有跌破黛玉的最低极限,只是让她多低念了几遍杜子美。
可是越往下走,就越现出此时天下大多数地方的面目来:
穷困潦倒。
生死浮游。
浙南还算是安定的。
但是黛玉第一次走出城镇的围墙,站在田埂边的一个小山包上,望着一个小村子的时候,她的嘴唇颤抖了一下,半天,才问:“叔叔,那、那些是什么......?”
林若山俯望下面,轻轻叹息着回答:“人啊。
跟你,跟我一样的人啊。”
黛玉走在泥水路上的时候,不得不穿上了之前林若山买好的草绑鞋,免得衣衫脏污。
两旁路过的村人,看见他们,和他们身后的两个护卫,都赶紧躲开了。
黛玉发着抖,村子里路过的、围观的农民的脸,她都不敢多看。
否则就要看到一个个黄臭的烂牙,蓬头垢面,脸颊凹陷,油垢有一钱多厚,跳蚤乱蹦,瘦骨伶仃,浑身异味的“古怪生物”
。
最可怕的是,他们很多人不但赤着脚,连衣服都破烂得甚至都不能遮住身体!
虽然那些能数清一根一根肋骨的躯体,并没有值得多看一眼的价值,但黛玉还是不愿意看到什么不该看的。
原来,她原来见到的刘姥姥一家那样的,穿得起干净棉衣,住得起完整屋子的,脸保持着起码的整洁的,都可算得上是富裕人家了。
她看看自己雪白的手,简直不能相信这是和自己一样能叫做“人”
的存在。
不由地起了可怕的念头,想:难怪史书里有些人,屠杀起这样的百姓,根本不当作事,如果换了之前那个久居贾府的她,恐怕都不会把这些百姓当作同类生灵。
而他们的屋子,那叫屋子吗?在黛玉看来,那只是一个泥垒的土坯房,恐怕下雨一多,土就要化,土一化,墙就会倒。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他们走过了成堆的垃圾,粪池,污池。
路过了许多下陷的屋顶,倒塌的烂泥墙壁,腐烂中的稻草屋,以及散乱的碎石。
不时还能听到黑皱若猴的女人,叉着腰在唾沫横飞地骂大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