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西游记》,在孙悟空求道之前,猴子可以说是“明心明礼”
    。
    它出生之时,便懂得“敬天敬地,拜运四方”
    了。
    而在它求道的时候,更是处处有礼,对菩提祖师的时候更是说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那为何,猴子出世以后,就开始日益顽劣?不但占山为王,还聚集妖王,更是反上天庭。
    而且在面对天兵的时候,也让七十二洞妖王当炮灰,渐渐地已有妖魔的性质。
    到后面,便被称作是“心猿”
    了。
    苏寻原本也觉得很奇怪,但现在,他终于明白了。
    原来猴子还是猴子,只不过,受到了南瞻部州之中的“人心”
    ,也就是“心猿”
    的影响。
    就好像白牛的身上,也渲染了东胜神洲与南瞻部州的气象一般,只不过孙猴子本身有着赤子纯真,因此更容易沾染人心。
    西游记中,孙悟空拜师菩提之前,曾游览南瞻部州。
    猴王在在市井中,学人礼,学人话。
    朝餐夜宿,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
    正是那: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可猴子是怎么看到这么多的?恐怕,便是借由着“人心”
    ,因而看到了“心猿”
    。
    而六耳猕猴,正是南瞻部州“人心”
    的具现化,也即是众生心猿的本质!
    恰如,白牛是西牛贺洲的苦海,灵猴是东胜神洲的造化一般。
    而猴子正是从那开始,便生出了二心。
    心中有了那“心猿”
    的依附。
    正因为如此,六耳猕猴与孙悟空一同拜师菩提,它们的神通才会一般无二!
    猴子在跟菩提学道的时候,曾说“此间更无六耳”
    ,却没想到,六耳早已在它的心中了。
    真假美猴王中,如来对众菩萨言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