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苏轼在惠州时,曾经遣散了他身边所有的姬妾,只留下一个王朝云与之为伴。
    说不准,那些被苏轼遣散的姬妾中,就有一个正好怀了孕,然后生下了梁师成。
    而苏轼也没有白当梁师成的便宜老子。
    因为党争的缘故,苏轼的文章被禁,朝廷下令搜找苏轼的作品全部销毁。
    梁师成向赵佶诉委屈说:“先辈有何罪,以至人已故去,还要任地被针对?”
    这才使得苏轼的字画被保存下来。
    此外,梁师成还经常接济苏轼的后人。
    抛开有可能是苏轼出子这个身份不说,梁师成此人本身也是有点东西的。
    大观三年,梁师成参加科举考试,竟然高中进士第一甲第十一名,让赵佶龙颜大悦。
    自那以后,赵佶极为信任梁师成,凡是赵佶下的诏令都出自梁师成的手。
    而梁师成选那些擅长书法的小官练习模彷赵佶的字体,掺杂在诏书中颁布,朝官都不能辨别真伪。
    换而言之,梁师成甚至都能更改赵佶下的诏书。
    总之,极受赵佶宠信的梁师成,权倾朝野,想提拔谁就能提拔谁。
    甚至就连王黼也是因为待梁师成如父,始终跟梁师成称“恩府先生”
    ,才得以顶替蔡京成为赵佶的宰相。
    东京汴梁城中的人,都视梁师成为“隐相”
    ,意为皇帝下第一人,其地位甚至在宰相之上。
    梁师成也极为神奇的兼任百十个官职。
    谭稹就是跟童贯不对付的梁师成一手提拔起来的。
    这次东南大乱,赵佶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派童贯去镇压,而是先派谭稹去镇压,其实就是梁师成想给谭稹刷波军功以便将来用谭稹接替童贯,而在“无意间”
    跟赵佶说了一句:“可惜了这个千载难逢之机。”
    赵佶一想,要是让童贯和西军南下,这燕云十六州恐怕在他有生之年都收复不成了,那样,他就跟前几任宋朝的皇帝一样,遗憾终身了。
    关键,这个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机会也太好了,不把握住,实在是太可惜了。
    于是,赵佶才任命谭稹为两浙路制置使,先去杭州试试能不能不派童贯和西军南下就将东南的叛乱给剿灭了。
    换而言之,赵佶还在对收复燕云十六州抱有一丝幻想。
    这也从侧面说明,虽然赵佶已经对东南的局势很担心了,但明显还是不够重视。
    谭稹接了命令之后,即刻动身南下。
    目标直指——镇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